第八百一十五章:终到家

第二天,韩立在房间里面活动完筋骨后,把自己洗漱干净。

拿起一本书一边看、一边等着侯家人过来,打算等打过招呼后就离开。

但是韩立没想到,侯秀娟和她大哥来了带着他吃过早饭之后说什么也不让走,还说上次一次韩立来的时候她们家被孩子的事乱了心神,根本就没有尽到地主之谊,已经很对不住人了。

这次说什么也要带韩立在春城里面逛逛,品尝一下春城这边的特色,要是韩立就这样走了,别人会说他们家不会做人。

并且说他们一大早就跟饭店那边打好了招呼,让人把东西都给预留了出来,绝对都是其他地方吃不到的东西.等等。

最终韩立被侯大哥拉着逛了一天春城,这次逛春城不但全程有车,而且还有向导全程给他解说着一些建筑的背历史、背景,以及现在的使用情况,这可比上次韩立一个人逛游的时候走马观花看一遍强太多了。

而且这位候大哥本身还是春城报社的记者,上次好多韩立不能去的地方,这次在他的带领下好好的欣赏了一下。

例如:原先“顺天大街”是伪满洲帝国四部、一院、一衙的所在地。

哪怕这些建筑物已经归各个单位使用了好多年,现在依旧能够展现出当初小红点和伪满洲帝国的野心。

参观了有着国家电影摇篮之称的“长影”,韩立在这里看到了当初拍摄《白毛女》《钢铁战士》《董存瑞》《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些电影时的演员剧照。

中午吃饭的时候,侯秀娟一家子带着韩立吃了满族八大碗。

据说这个满族八大碗是满汉全席中的菜肴,满汉全席中有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

其中这个满族八大碗就属于下八珍,但是这里面又分为了粗、细两种八大碗。

不过由于准备的时间太过仓促,他们今天吃的是粗、细两种都有的八大碗。

熘鱼片、烩虾仁、桂花鱼骨、海参丸子、全炖蛋羹蟹黄、松肉、小鸡珍蘑粉、碗灼田鸡。

这些菜肴全部是用大海碗端上来的,看起来豪爽、吃起来过瘾。

吃饱喝足之后他们来到了伪满洲帝国皇宫博物院,这次进去的时候不但不用花钱买票,而且能够参观的地方也多了很多。

韩立这次在候大哥带着他前往上次没有过去的地方时,他下意识的就撑开了精神力,希望有所收获,但是一路上什么都没发现。

但是当韩立踏进那個所谓的勤政殿的时候,精神力摸索就捕捉到两颗圆形的珠子,这种东西韩立已经非常熟悉了,每一颗都代表着一门语言。

这两颗分别是“缅D语”和“满语”,韩立看到这两种语言珠子的时候还愣了一下。

按照以前发现这种东西的来说,一般情况下只有人死了才会有极其微小的几率留下来。

这里出现毕竟是伪满洲帝国曾经的皇宫,那些来这里上朝的人被杀掉很正常,出现满语精通不也稀奇,可是缅D语是什么情况?难道那时候的溥仪还敢杀别国的外交人员?这胆子也太大了吧?

但是韩立认真的思索了一下就明白了,当初伪满洲帝国成立的时候,好像有一些傀儡国和占领国家承认了他的存在。

这些国家里面就有缅D,那时候他们跟伪满洲帝国一样,全都属于小红点那个小矮子的傀儡国。

别说让他们互相承认对方的存在了,就算让他们互相.都没问题,但是杀死对方的外交人员还是不可能。

那么死在这里的、并且留下语言精通玉珠的缅D人,一定是小红点故意在这里杀给伪满洲帝国人看的,目的吗?无非就是杀鸡儆猴,用来警告、震慑这些狗腿子。

韩立一边琢磨一边把这两颗玉珠收进了分解空间,等回到车上之后这才选择接受这两颗圆形珠子所以蕴含的语言。

没过多久韩立嘴角微扬升起了一丝淡淡的笑意,这两个语种虽然没什么用,但是他依旧为这种白捡来的语言精通开心。

韩立目前会的语言有:英语、小红点语、蒙语、俄语、缅甸语,这五个国家语言,

满语这个国内的语种只能算半个,因为它目前的受众人数太少。特别是离开东北这一块基本上就没什么用了。

目前连北国春城,还有四九城,这两个满族当初最大的根据地都没有多少人会说满语。

最后候大哥带着韩立去了这里的动植物园,看了看当初最大的君子兰花卉培育基地。

这里乱七八糟的已经没有什么好看的了,不过还是有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君子兰散落在周边,韩立也偷偷的收取了一些放进自己的浩瀚桃园内。

晚上候家一大家子全都到齐了,他们陪着韩立去吃了北国春城目前最有名的猪棒骨。

这道菜选用带有大块肉的猪棒骨,先用酱油,糖,花椒,桂皮等调料腌制,后用大火煮熟,再用小火焖制,直到骨头酥烂,肉香四溢,酱汁浓郁为止。

侯秀娟大哥早上跟人打招呼,一直到晚上才能吃到嘴里,这漫长的时间炖煮、焖制,吃的时候人一口咬下去那感觉真的好极了。

据说这道菜发源于当初“小红点”对这里的占领时期,小矮子们在初期的时候只吃肉,但是到了后期各种肉类紧缺,他们就把目光放到骨头上。

酒桌上的气氛相当的好,等到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在快要结束的时候韩立再一次感谢候家的款待,并且说出了自己明天想要离开的想法。

这一次侯秀娟和候家其他人没有过多挽留,定下了明天吃过早饭后由候大哥、侯秀娟一起送韩立去火车站。

第二天,韩立再次坐上火车的时候,他手里面除了刘姨他们送的四个大旅行包和一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外,又增加三个大旅行包。

这里面装的除了上次就有的老茂生的糖果、榆树干豆腐、红石砬小米外,还有很多“鼎丰真”糕点和“真不同”酱菜。

据说鼎丰真成立于1911年,57年成立公私合营“鼎丰真”食品店。

在国家的帮助下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虽然年产量也达到了一千一百多吨,但是依旧是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满满一大袋的糕点,一般人就算有票也要排上好几天的队才能买到。

至于“真不同”酱菜,这里面有五花肉、酱肉、熏肉、叉烧肉、砂仁肘子、熏小肚、扒鸡、烧鸡、葱熏黄花鱼、熏牛肉干等各种肉食,肥肉不腻、瘦肉不柴、色泽油亮、味美适口,深受大家的喜爱。

“真不同”酱菜最主要的工艺就是酱,其特殊的酱料能让这些肉食在30摄氏度以下的常温环境内保存很长时间不会变质。

这也让“真不同”酱菜和“鼎丰真”糕点成为了当地人走亲访友的必带品,就连那些到这里出差人,在知晓情况下也会买上一些回去给家人品尝。

丁巳年.癸丑月.甲午日,阳历二月一日,农历腊月廿四。

韩立离开北国春城后,听了一天多的火车哐当、哐当声,在今天下午两点半的时候,他终于要再次踏上四九城的土地了。

火车缓缓到站停稳后其他人都着急着下车,韩立等到他这个卧铺车厢内的人都走出去之后,从分解空间里面取出来一根木棍和一团绳子。

把七个大旅行袋和一个鼓囊囊的蛇皮袋全部绑到这个被用来当扁担的木棍两端上,挑起来感觉前头有些沉,他又从分解空间里面拿出来一个装着山货的袋子绑上去,找准平衡后这才下车。

可能是因为这次回来后就不用再离开的原因,所以现在这里给韩立的感觉也格外不同,就连他走在街道上平时那些讨厌的尘土、煤灰都变的顺眼了不少。

韩立回来的时间谁也不知道,从西直门站到棉花胡同抄近路最多二十分钟,所以他没有打动任何人就这样用木棍挑着这些东西一步步的朝家走去。

“叔叔好”

“韩立,你回来了,我听说你这次考上燕大了?”

“侥幸、侥幸。”

“你小子就跟我瞎掰扯吧,你大姐、二姐、小妹,还有你妈收的那俩干闺女这次也全都考上了,你跟我说是侥幸?”

“呵呵.,这个可能跟我家平时就喜欢看书学习的气氛有关吧。”

“大爷好”

“韩家的小子回来了呀,你们家最近可不得了,家里面的孩子这次全都考中了,好呀、好呀,真给咱们胡同的爷们长脸。”

“运气好、运气好”

“王奶奶您还在纳鞋底呀?”

“你是?富贵家的儿子?伱不是下乡插队去了吗?现在挑这么多东西这是要回来了?”

“回来了,往后不走了。”

“不走好、不走好呀,你们家就你一个独苗,真不知道你爸妈当初是怎么想的,竟然让你这个宝贝疙瘩下乡种地。”

“阿姨好”

“韩立回来了,我听说你考上燕大连副院长都不做了?”

“我这不是想回来多陪陪爸妈、多跟咱们街坊亲近、亲近吗。”

“你呀?我听说这次上学要好几年,你们家连三个丫头都要供着上学,这几年你们家这得糟践多少钱呀?”

“我们这也是响应国家号召,老话说的好,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学历高点不是坏事。”

韩立一边打着招呼一边往家走,他身后的那些大妈、大婶们就嘀咕上了。

“老韩家是不是风水好呀?自家的孩子全都考上了不说,就连认的干女儿都考上了。”

“这还真说不准.”

“切,上大学有什么好,将来还不是个臭老.”

“金家的,你疯了吗,这话可不敢胡说.”

这时候何米带着戚招娣、侯玉华正在韩立家忙活着呢.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