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郭待举出手,李绚报复

“启奏陛下,巴州刺史奏,废太子贤欲祭祀先帝,奏问当用何种礼节?”尚书左丞郭待举拱手站立殿中。

郭待举一句话说完,群臣顿时安静下来,不少人都斜着眼看着郭待举。

今日是皇帝登基受册的大好日子,你提废太子做什么。

什么事情不能等下了朝再说。

你究竟是什么心思。

御座之上,李显沉默了下来,抬头看向裴炎道:“裴卿,你怎么看?”

裴炎嘴角微抽,站出拱手道:“回禀陛下,按礼制,废太子已为庶人,不在宗册之内,但他终究是先帝之子,故,臣请陛下赐下灵位,以全兄弟之义。”

李显微微点头,略微沉吟,侧身看向轻轻晃动的珠帘之后,轻声问道:“此事重大,母后看该如何做?”

武后面色沉了下来,但好在珠帘之后也无人看清她的模样。

略微沉默,武后开口道:“便如此吧,顺带赐下衣服,药材和金银,他终究是本宫的儿子。”

“喏!”李显抬头,看向郭待举,说道:“另外,命巴州刺史修建屋舍,供兄长祭祀所用……可长久成为祭堂,同时允许兄长子光顺读书识字,巴州造册,长大后可参与科举。”

“陛下宏慈仁孝,为天下典范。”裴炎立刻躬身,群臣跟着躬身道:“陛下宏慈仁孝,为天下典范。”

李显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看向群臣道:“众卿还有何事吗?”

“陛下。”李绚在群臣诧异的目光中站了出来,拱手道:“回禀陛下,臣前日偶经弘文馆,听闻有人今年科举之事,不知朝中如何安排今年科举,是正常举行,延后,还是直接暂停?”

科举,群臣顿时惊醒过来,现在已经正月了,按制二月中就要举行科举。

但是如今在皇帝丧期,科举取消也在合理之内。

“科举?”李显沉吟起来,目光郑重起来,看向群臣道:“众位爱卿如何看?”

“回禀陛下。”崔知温率先从群臣之中走了出来,拱手道:“去岁十月,已有大批学子停留在长安洛阳,等待今岁科举,不少人都是花费大量家资才来京城,若让他们回去,恐怕很多人都没法再来一次。”

崔知温去年的时候,被罢同中书门下三品,但是先帝却命他协理今年的科举,算是给他的一种补偿。

但如果今年的科举没有了,那么对崔知温的补偿也就没有了。

“陛下。”吏部尚书陆元方站了出来,拱手道:“回禀陛下,吏部于去岁十一月开始登录诸士子名册,十二月中旬已经完备,被呈送先帝,依臣意,可行退后,待先帝归陵之后,再举科业……朝中可对诸士子进行衣食住行补偿。”

吏部才是真正负责科举的人。

崔知温没有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只是一个黄门侍郎,科举的主导权,还是在吏部手里。

不过在定进士的时候,崔知温有一定的权利进行倾向。

“也就是说,二位爱卿都不主张取消这次科举。”李显点点头,看向裴炎道:“裴卿怎么说?”

“臣赞同陆尚书所言,陛下去岁已经即位,又逢元日登基,此乃大吉之兆,今岁科举的确不应取消,毕竟大唐盛世。”裴炎一句话说出,群臣接连赞同。

不错,虽然先帝病逝,但大唐盛世延续,科举不应取消,可推后,但不该取消。

“母后!”李显微微侧身,低声相询。

武后深深的看了李显一眼,沉声说道:“可。”

李显满意的点头,然后转身看向群臣,他的目光最后落在李绚身上,略微思索后,说道:“既然决定要继续办科举,那么就没有必要再推迟了,照常举办就好。”

稍微停顿,李显继续说道:“如今先帝停灵洛阳,朕也不好移转长安,如此,二月初,都水监,协助吏部,转移长安诸士子到洛阳,沿途一应饮食和洛阳住宿,全部由鸿胪寺协助,吏部总管,崔公监督,二月望朝之后,择日举办。”

“臣等领旨。”裴炎,陆元方,崔知温,三人同时领命。

“还有。”李显继续开口,说道:“今番科举,是朕登基第一次科举,传旨,今番科举录取人数为四十九人,让朕看看,天下有多少英才,能入朕的彀中。”

“陛下光大仁厚,臣等领旨!”群臣一瞬间全部跪了下来。

即便是李绚也是满脸欣喜,李显竟然一下子录取四十九名进士。

这会让原本就无比感恩的长洛士子群起沸腾。

别说是他们的,就连整个天下都会沸腾起来的。

可想而知,到了明年,不知道会有多少士子来长安洛阳参加科举。

……

珠帘之后,武有些后难以置信的看着李显。

他怎么敢的。

这么大的事情,直接就作出了决定。

武后的目光从裴炎身上,扫向殿中所有跪拜的群臣,她知道,自己还是小看这个儿子了。

这种果断,这种权术的运用,足够让天下群臣对李显充满期待了。

武后微微低头,目光看向刘仁轨,薛元超,姚令璋,李绚,苏良嗣,她不得不承认,先帝挑选的教导李显的人,的确是选对了。

“如此,退朝吧。”李显轻轻点头。

王福来上前,手里拂尘一摆,高声道:“退朝,群臣跪拜。”

“臣等恭送陛下,恭送皇后,恭送太后。”群臣全部俯身跪拜。

珠帘晃动声,帝后低语声,脚步声……随着声音彻底消失,内侍省典仪的声音响起:“兴!”

群臣这才起身站起,殿中已经没有了武后,李显和韦氏的身影。

李绚微微松了口气,目光朝珠帘看了一眼,心彻底的放了下来。

今日这一次,李显的帝业算是取得了一个极佳的开局,但是这一切,都是在给武后打了一个埋伏之后获得的。

接下来,他们必然会面对武后凶狠的报复,只是这种报复之下,有多少人能够做好准备就不知道了。

李绚的目光扫向站在群臣最前的裴炎。

他的神色肃然起来,想要让李显更加的稳固皇位,想要让武后的报复他们能够承受下来,必须借助裴炎的力量。

但是该怎么做呢。

……

承天门外,李绚将刘瑾瑜和裴诗彤,还有几个孩子送上马车,然后自己翻身上马。

然后缓缓的随着马车离开端门。

行走在洛河南侧,四周的百姓家中已经挂上了蓝色的春联,蓝色的灯笼。

虽然皇帝病逝,二十七日内禁止欢庆饮宴,但百姓还是用在的办法取乐子。

长街的人还是不少的,尤其是孩童,脸上更是肆无忌惮的笑容。

“贤婿!”刘仁轨的声音从后方传来,李绚稍微停下马车。

等到刘仁轨的马车从后方追上来,李绚才拱手道:“岳翁。”

“进来吧,谈一谈。”刘仁轨的神色一片凝重。

“喏!”李绚将缰绳交给手下人,然后才登上刘仁轨的马车,钻了进去。

刘仁轨看着李绚坐好,然后才缓缓的开口道:“今日诸事,有一半是贤婿的功劳吧。”

李绚微微躬身,说道:“皇后和太子的事情,的确是孙婿的手笔,东宫官员任职之事,孙婿不过是出了个主意,剩下的,是长史的操作,至于废太子的事情就跟孙婿无关了,科举,岳翁也看到了,孙婿不过是开了个头罢了。”

“伱是在报复,报复废太子之事。”刘仁轨深深的看了李绚一眼,李绚究竟在想什么,他还能不清楚吗?

郭待举刚刚提了李贤的事情,李绚立刻就站出来提了科举的事情。

相互针对的意味不要太明显。

李绚沉默了下来,片刻之后,他才轻声说道:“今日废太子之事,陛下一个应对不好,立刻就会给人刻薄寡恩的印象,孙婿不过是帮陛下挽回一些人心罢了。”

刘仁轨摇摇头,说道:“人家不过是砸了你一拳,你立刻就一斧子直接抡了过去,你这个人啊,太小心眼。”

郭待举的确不怀好意,但是李显应对的也极为的妥当,但问题是李绚的报复太凶狠。

郭待举这边刚有点打算试探一下李显,李绚立刻就给李显送上了天下士子的感恩。

想起群臣离开大殿时,不停的商量科举的模样,刘仁轨就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成了。

谁家没有三五个弟子参加科举,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辈子能来长安洛阳已经相当不易了。

那些世家权贵的子弟,不少人都是每届科举都参加的,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场好的机会,更加要把握住。

“起码陛下的皇位稳住了。”李绚轻轻点头,一声感慨。

有科举的事挂在那里,从现在到三月中旬科举放榜,还有后面的殿试之事,三个月内,李显的皇位不会有任何问题。

绝对不会有李显在原本的历史上只在位五十五天就被废的事情了。

他在位的时间越长,投向他的人就越多,他的力量就越强。

武后再想要废掉他,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不仅如此,即便是武后废掉李显,天下百姓,世族,尤其是中下世族,反对她的声音会更多。

当然,这也会让武后更加的血腥。

……

刘仁轨看着李绚,轻声叹道:“小心一点吧,从今日开始,家里人没事不要出门,尤其是几个孩子,更是要小心别被人做手脚,到时候一个弹劾,你就有大麻烦了。”

李绚认真的点头,说道:“孙婿记住了,一切会小心的。”

稍微停顿,李绚轻轻笑笑,低声说道:“若是真的有事,大不了孙婿这个太子少保多待洛阳一段时间,有陛下在,孙婿总不会有性命之危。

如此之下,相信朝中不会有人希望孙婿在洛阳待更长时间的。”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