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潜在危机

对于大明的国策从休养生息转为开疆拓土,老朱也是支持的。他是一位十分为子孙计的开国皇帝,巴不得一代人做完数百代的事,开疆拓土,本质上是为大明帝国积攒家底,日后即便是仍有危急来临,家底厚实一些,也能给后世子孙多一些翻盘之机。

借着朱肃的先知先觉,大明这些年的开疆拓土也甚是顺利:大明总能在某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介入他国的内乱之中,以四两拨千斤之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战绩。也正是因此,大明的这几次对外开拓之战,明军始终都无有亏损,四下出征的大军非但没有拖垮大明的经济,反而为朝廷带来了瀛洲与凤鸣洲的金矿、三韩的人力资源、草原的皮毛与山货、南洋的香料及海珍,以及繁荣的商贸与数之不尽的赋税。

朝廷,越打越强,也使得大明上下信心爆棚,无论军民建功求战之心皆是一片火热。

不过刘伯温在这本奏折之中,却看到了如今的大明隐藏在一片欣欣向荣之中的,那一抹山雨欲来的危机:他认为,如今的大明虽然看似威武强大,然而自建国以来,大明本土却始终未曾真正的得以休养生息。

为了抓住那些千载难逢的机会,朝廷不得不枉顾大明本土生民疲敝、田地荒芜,强自发展军事、商业。为了开疆拓土,国朝大利,这般作为也属无可厚非,毕竟时机不等人,若是错过,还不知几百几千年后方有这样的机会,故而他刘伯温生前,亦是开疆拓土之策的忠实拥趸。

可接下来……却不同以往了。一直以来,大明都是凭借着刚建国时的一股锐气,以及血尚未冷的一众开国军将及精兵,继而开疆拓土的。然而如今已经是洪武二十年了,当日开国勋将兵卒,多已老朽,纵有气力不失者,连年征战,也该疲乏了。可若是强征新兵,又要损耗民力。自元末肆虐以来,百姓十不存一,中原大地荒芜,甚至有十里不存人烟之处。纵使征发了不少的倭人、朝鲜人开荒耕种,但华夏终究是华夏人的华夏,那些番人农奴,归根结底,只不过是权宜之策罢了。

时代在变化,大明要发展,就不能因循守旧,顽固不化。昔年,抱残守缺的旧学是顽固不化,幸而新学兴起,陛下英武,方才有了今日强盛之大明;可如今四邻归附,欧洲陆远,若是仍自强征,只怕吃下来的这些甜头还未消化,大明本土,就要生出事端了。

刘伯温认为,如今正是时策该当变更之时。今日之大明,应当暂歇征伐,休养生息,经营好人口、租界、凤鸣洲等诸事,先行站稳脚跟,而后再寻机出动,继续开疆拓土……否则,根基不稳,即便再有功勋,只怕也难逃故蒙古帝国那般,成吉思汗一死,便分崩离析、内斗不断的下场。

无怪刘伯温死后才上此遗奏……一项国策的改动,往往勾连着无数个人、以及集体的利益。昔日大明改动国策,动了许多旧式官僚的利益,众臣工群起反对,还是老朱以开国之君之无上威望,用铁腕将这些魑魅魍魉全都压了下去。而今的开疆拓土之策其后,同样已经勾连了无数利益团体的利益,论及其存续的年份,甚至比早些年的休养生息之策还要更久远些……若是刘伯温活着时当众提出此策,只怕就要被人给喷成筛子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