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

“丁口,丁口……”洪武皇帝朱元璋面露沉思之色,大明蒸蒸日上,似乎一切都在变好……但刘伯温的这本遗折,无疑是给如今过于乐观的大明朝,敲响了一记居安思危的警钟。

胡虏肆掠百年,给华夏大地造成的伤痕实在太深了。深到即使已经用了二十年的光阴,仍然压根不能抹平那些野蛮这片本该富饶大地上留下的余烬。纵使老朱如今是一言九鼎的开国天子,大明的影响力又已辐射万国、可攥取天下之富饶为己所用,但是有些东西,还是只有用时间才能够抚平。

其实有些东西朱标并未提及,然而老朱却是心知肚明的。如今大明之所以能压制住国中的种种矛盾,这样肆无忌惮的肆意扩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现在是有他这个开国皇帝亲自当国。他这个开国皇帝威望无畴,于朝廷一言九鼎,自可放手施为,纵有一二荆棘,随手也就除了,不碍什么大事。

再加上大明开国未久,勋臣贵戚,皆为忠诚之士,卫所之中,尽是精兵强将,奋驱逐鞑虏之余烈,倚仗老五的那一份先知先觉,一鼓作气,方有今日所成。可如今伯温已经去了,天德、鼎臣等大将已老,大明第一代的功臣已开始凋零。若没有这些老将坐镇,之后的开拓,还会这般顺风顺水吗?

自己双鬓已现白霜,若是自己有个万一,标儿……标儿当真能压的住魑魅魍魉,撑起这一段家业吗?

老朱的眉头皱的更深了,他的前半生,和北元朝廷打了半辈子的交道,对蒙元之崛起与衰落的历史,可谓是了解极深……英武如成吉思汗者又如何?蒙元在其带领下,其进取之势何其猛烈,誓要取尽蓝天之下所有疆土。可是当一朝雄主堕于马前,天下无敌的蒙古帝国又如何?

还不是立刻分崩离析,内乱不断。归根结底,还不就是因为成吉思汗这位开国雄主,一生致力于扩张,没有留下时间稳固国内、以至于留下了一大堆的隐患吗?

纵然标儿也可称得上神武英明,然后世之君,行事总是没有制定制度的开国皇帝那般百无禁忌的。多多少少,也都会有一些掣肘。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大明,确实也是时候,将这些聚拢而来的夹生“食材”,好好的烹一烹了。

“拟旨,传咱的旨意,刘基劳苦功高,当有殊荣。赠刘基为太师,侑享高庙,谥号‘文成’,尊其为‘诚国公’,以追其荣。”老朱道。

“另,将这本遗奏发往六部和内阁,教咱的大臣们都看看……下次大朝会,咱要和大臣们好好议一议。”

负责为皇帝拟旨的中书舍人捧着圣旨驰出,往刘府、以及六部内阁宣旨去了。自命朱标摄政以来,老朱已经许久没有亲自发过旨意,如今这两道旨意同时发出,那些政治嗅觉敏锐的朝官们,自然会知道皇帝对于国策的偏向。

皇帝都下旨赐封了,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拥护刘伯温遗奏中的主张。

“父皇英明。”朱标长长舒了一口气,而后拱手而拜。这几年来辛辛苦苦的支撑大明内政,朱标业已感受到治国的难处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