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盗版
起初《三字经》售卖头一天,谯周安插在华阳书肆的眼线看到诸葛乔为此书搞了盛大的宣发活动,腰封的设计也是十分新奇有趣,就买了一本回来。
谯周简单浏览之后,评价道:“内容太过浅薄,没什么价值。即便有丞相等名家作荐语,也不过是噱头罢了,稍有学识之人一看内容,便知其深浅,一定不会大卖的。”
于是就把书丢在一边,不再理会。
而这几天《三字经》销量之火爆,已经远远超过了“噱头”的程度,购书者踏破了华阳书肆的门槛不说,还有不少客人跑到他的文华阁来求购此书。
“你们店里有《三字经》没有?”
“没有。”
“我想买《三字经》。”
“抱歉,没有这本书。”
谯周坐在文华阁二楼的雅间读书,听到楼下大堂里不停地在拒绝一个又一个的客人,他的心情变得焦躁起来,读书也有些心不在焉了。
于是,他又拿出那本早已丢在角落里面的《三字经》,再次读了起来。
读过一遍之后,还是不解地自言自语道:“这么简单浅薄的东西,为何会卖的这么好?即便是儿童开蒙,孔夫子的《论语》难道不比它强吗?”
“主人,杜太守来了。”有仆从上楼来通报道。
杜君就是杜恕,也是谯周书店最大的客户之一,经常过来几十本、上百本地买书,又是官场同僚,所以谯周自然不敢怠慢,急忙道:“快快有请上楼。”
一见面,双方行了礼,奉了茶,杜恕便迫不及待地开口道:“谯从事,请问你们店里有《三字经》没有?”
这三个字,谯周已经听得耳朵起茧子了,只好苦笑道:“杜太守也是为这《三字经》而来的吗?”
“没错,犬子杜预十分喜爱读书,但他年纪尚小,很多书都不太适合他读。近日听闻坊间出了一本《三字经》,专为蒙童所写,所以便差人求购。只是我那不中用的老仆去了三次华阳书肆,都因为人太多,书太少,没有买到。正好我今日过来买那新出的《蔡中郎集》,所以顺便来拜访谯从事,为犬子求购此书。”
谯周道:“我店中并无此书售卖。”
杜恕闻言,露出遗憾的神色。
谯周接着道:“不过,此书我这里倒是有一本,也是从临街的华阳书肆买来的。”
说着,谯周笑着从手边拿出那本《三字经》来,递给杜恕。
“太好了。”杜恕喜上眉梢,拿过来翻看了几页,满意地点了点头,“难怪此书如此火爆,果然不同凡响啊。”
谯周的笑容收了起来,酸溜溜地道:“我也看了这本书,只觉得太过浅显,比之《论语》,实在差距不小。杜太守能否赐教一二,此书为何不同凡响?”
杜恕笑道:“谯从事是大学问家,看不上这等读物,也是正常。但谯从事要明白,此书乃是写给开蒙儿童的,比《论语》浅显,反而是个优点,更何况,此文三字一顿,合辙押韵,朗朗上口,非常易于学习背诵。我最近正在亲自教我儿子读书,正需要一本这样的书。”
“原来如此。”谯周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得的模样。
等送走了杜恕,谯周铺开笔墨,坐在案前,寻思道:“文章写深奥了不容易,写浅显了还不容易吗?我谯周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何不也写一本出来,还愁压不倒那《三字经》吗?”
于是,谯周凝神思索片刻,开始动笔。
这一写,就是整整三日。
“嚓!”
谯周暴躁地将刚刚写好的一页纸撕成两半,团作一团,扔在地上。
废纸团已经堆了满地,可能入眼的句子,不过写了七八句而已。
而在谯周看来,即便是这七八句全部加起来,都没有《三字经》开篇“人之初”那一句写得妙。
孩童,本身就是“人之初”,将“人”字作为孩童开蒙第一个学习的字,也是再合适不过。
“是我浅薄了。”谯周叹道,“这三字经果然不同凡响,光这第一句,我就难以望其项背,难怪连丞相都肯为之背书啊。”
又想:“我花了三天时间,不过写出七八句满意的句子来,写到一百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写完?看来,还是得祭出我的老办法来啊。”
说着,谯周又拿出一张空白的纸来,提笔在上面飞速地写了起来:“人之初,性本善……”
第二日,谯周的《三字经·一百零八句版》,便已经完成,交付刻版印刷。
雕版师傅问道:“此书要署谁的名字啊?”
谯周捻须思考。
这一百零八句,其中有一百句,都是照抄人家华阳书肆原版的,不过是稍微调整了一下顺序。只有八句,是他谯周自己原创的。
若实事求是,写明原作者周思潜、诸葛伯松等着,那是给别人做嫁衣,他自然不甘心这么做。
于是,谯周苦思良久,突然灵机一动,对雕版师傅道:“署名就写三个字,谯子撰。”
这个撰字,谯周自以为用的极妙,不由得露出笑容,自鸣得意起来。
撰有写作的意思,也有编辑的意思,所以说此书由他所撰,也没毛病。毕竟他将原版的顺序调整地更加合理(在他看来),还加了几句自己原创的绝妙句子(在他看来)。
重要的是,如此一来,便可以将此书的原作者周思潜等人,统统隐去不提。
这可太棒了,谯周可不想从自己店里卖出的书上面,还给竞争对手打广告。
《三字经·一百零八句版》一经问世,便迅速火爆起来,甚至比原版都要火。
抄袭魔改版比原版更流行,这并不稀奇。
没买过的人,自然倾向于买句子多的版本,毕竟便宜大碗。而之前买过的人们,也都很好奇,这多的八句,到底是哪八句,反正书也很薄很廉价,买来瞧瞧,也吃不了亏上不了当。
至于真正的作者是谁,人们似乎并不关心。毕竟在这个年代,大家不仅没有版权意识,连最基本的着作权署名权的意识也是几乎没有。
毕竟天下文章一大抄嘛,你抄我我抄伱,是常有的事,孔夫子作《春秋》,抄的就是鲁国史官藏的档案,太史公写《史记》,也都大段大段抄《尚书》和《左传》。
甚至很多人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显得可信,常常把自己的文章附会在某个名人名下。比如辅佐齐桓公称霸的管仲,写了《管子》,但后世一考证,里面就没几篇是管仲本人写的,同理,《商君书》里面,也没几篇是商鞅本人写的。
谯周再次盗书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华阳书肆。
“这就是赤裸裸的盗窃,是贼!”诸葛乔气愤地拍着周默的桌案,“不写你我的名字就算了,还好意思署名谯子。他谯允南的德行,如何能配的上‘子’这个称呼,简直不害臊啊。”
周默翻看着谯周版的《三字经》,默不作声。
诸葛乔继续道:“思潜啊,这次你若是再不出手管一管,我看我们这书肆还是趁早关门大吉吧,我可真受不了这个气了。”
“管,当然要管。”周默抬起头来,看着诸葛乔道。
诸葛乔大喜,扶住周默的肩膀:“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不会坐视不理的。”
周默道:“你去帮我,把长安城所有大小书肆的东家全都召集起来,到咱们这儿来开个会。”
“咱们只是和谯允南有过节,找其他人作甚?”
“这可不是谯允南一个人的事。”周默站起身来,意味深长地道,“而是整个印刷行业的事。”
“是时候给这个行业树立一些基本的规矩了!”
翌日傍晚,华南书肆门口陆陆续续来了十几辆马车,都是长安城中各大小书店的东家。
周默公开雕版印刷术,将这项技术普及大众,才诞生了这个行业。所以大家对周默本人还是非常尊重的,收到周默的邀请,听说有大事要议,自然不敢怠慢。
谯周当然也在其列。
但相比于其他人,谯周的内心却是相当忐忑。天气并不炎热,但他坐在席间,却是不停地擦汗。
尽管有无数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做贼心虚总是在所难免的。
等人都到齐了,周默命人给每个书肆掌柜的案上放了两本小书,也就是《三字经》的原版和盗版。
谯周看到这个情形,知道今天这会是针对他来的,面色顿时一沉,像笼罩了乌云一般阴冷。
在座的都是行里人,对这件事自然早有耳闻,于是互相交头接耳,对此事开始议论了起来。
谯周如坐针毡,突然不知哪里来的一股愤怒,让他拍案而起,大声质问周默道:“周思潜,你这是何意?”
周默笑了笑道:“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让窃贼物归原主罢了。”
“呵,窃贼,休要血口喷人了。”谯周道,“你如何能说我是窃贼,我偷你什么了?这本书,纸是我的,墨是我的,哪里偷你了?”
诸葛乔站起来道:“里面的字是我们的,你敢说你没抄我们的吗?”
“我念你是丞相之子,敬你三分,可你却真是大言不惭啊。”谯周道,“当年仓颉造的字,如何就成了你们的?在座所有印书的人,难道都成了窃贼吗?”
诸葛乔道:“狡辩。字是字,句是句。你的书里面的句子,全都是抄我们的,你只不过调整了一下顺序罢了,还说不是抄的?还有之前那本《蔡中郎集》,也是我们的书,被你给偷去了!”
谯周冷笑一声,高高拱手道:“那《蔡中郎集》,自然是蔡中郎所着,难道只有你们华阳书肆能印吗?你们既如此霸道,何不把《论语》也抢占了去,不让别家刻印?”
这话说服了许多书商,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诸葛乔也被一时压制,哑口无言,支支吾吾半天,又才问道:“就算你也能印,凭什么署你的名?”
谯周笑了笑道:“这《三字经》也是由我谯周重新编撰,并在其中增添了数句妙语的。我花了许多辛苦在里面,为何不能署我的名字?况且,我也没说这本书是我写的,我署的是撰,而不是着。”
“狡辩!狡辩!”诸葛乔性格朴实,不如谯周伶牙俐齿,善于狡辩,直气得咬牙切齿。
周默这时候站了起来,对谯周道:“请问谯从事,我是否可以将你写的《谯子法论》改名为《法论》,署名周思潜撰,然后印刷售卖呢?”
“那当然不可以。”谯周急道,“《谯子法论》是我辛苦多年才写成的得意之作,怎容他人擅自盗名?”
话一说完,谯周就发现其中的不妥之处。
活脱脱的双标啊。什么是屁股决定立场,这就是现行的例子。
周默没有反驳,也不需要反驳,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在场的其他书商也纷纷笑出声来。
谯周急了,狡辩道:“《法论》之中的观点之精妙,文法之华美,极具思辨,乃是具有开创性的大学问,价值不可估量,岂是一本蒙童小书能够比拟的?”
周默道:“谯从事是说,盗米非盗,只有盗金才是盗吗?”
谯周道:“这……”
周默道:“既然谯从事如此喜欢盗名,改日我就准备出一版新的《论语》,署名谯子,想必以谯子之大名,哪怕相比于孔子,那也是完全不遑多让啊。”
“不敢,不敢。”谯周急忙摆手道,“思潜贤弟,在下何德何能,且莫如此,且莫如此啊。”
谯周的窘迫,引来在场书商的一片哄堂大笑。
周默道:“我无意与大家争所谓的版权。书既写出,写书者,自然有先发之权,但其他书商,自然也有后续跟进复刻之权。谁家卖的好,各凭本事,这一点,诸位可有异议?”
在座书商纷纷表示没有意见。
对版权的保护,似乎是现代社会的共识。但这个共识是建立在商品社会和法治社会之上的。
所以在汉代三国,谈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
将知识更快更广的普及,才是周默想要实现的目的。